- 五重唯识 → 五重唯識
- 法相宗所修的觀行, 從淺至深, 共有五重, 名五重唯識觀。 第一重是遣虛存實, 即遣除遍計所執的虛妄計度, 而存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的實體。 第二重是捨濫留純, 即捨除雜濫的外境, 而存留純粹的內識。 第三重是攝末歸本, 即從見相二分的枝末作用上, 攝歸自證分的本體。 第四重是隱劣顯勝, 即隱心所的劣, 而顯心王的勝。 第五重是遣相證性, 即遣差別的事相, 而證無差別的理性, 也可以說, 遣去一切法相, 證入一切法性, 名遣相證性。 又此五重唯識觀, 即為五種相對: 第一重遣虛存實, 為空有相對, 要遣空而存有。 第二重捨濫留純, 為心境相對, 要捨境而留心。 第三重攝末歸本, 為體用相對, 要攝用而歸體。 第四重隱劣顯勝, 為王所相對, 要隱所而顯王。 第五重遣相證性, 為事理相對, 要遣事而證理。 前四屬唯識相, 後一屬唯識性。 茲列表說明如下: ====五重唯識觀 ───── 唯識相─┐ │ 1遣虛存寶(空有相對, 遣空存有)│ 2捨濫留純(心境相對, 捨境留心)│ 3攝末歸本(體用相對, 攝用歸體)│ 4隱劣顯勝(王所相對, 隱所顯王)┘ 5遣相證性(事理相對, 遣事證理)┐ │ 唯識性─┘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